體系認證: ISO9001 | ISO14001 | OHSAS18001 | TS16949 | ISO22000 | ISO13485 | ISO20000 | ISO27001 | CMMI | 服務管理 |
產品認證: CCC認證 | CE認證 | 十環認證 | 有機認證 | SC生產許可 | 環保節能認證 | 國際認證 | 產品質量安全 |
CMM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縮寫形式,是美國國防部委托CMU-SEI(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協會)開發的一套標準,用以對軟件承包商的開發能力進行評估。
美國防部因外包項目而造成的損失以億美元為單位計,而CMM的實施則極大的提高了其外包項目的開發管理水平。后來,很多軟件開發商發現CMM可用來改進軟件開發管理過程,CMM因此得以推廣,進而在全球范圍內流行。
上世紀90年代末,SEI組織開發了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是以3個基本成熟度模型為基礎綜合生成的,分別是面向軟件開發的SW-CMM ( Software-CMM )、面向系統工程的SE-CMM ( System Engineering-CMM )以及面向并行工程的IPD-CMM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CMM )。基于企業會將系統或產品的某些部分采用外購或協同開發模式進行的考慮,SEI又將外購成熟度模型SA-CMM ( Supplier Sourcing-CMM )作為CMMI的第4個模型源。其中Integration的用意是解決現有不同CMM模型的重復性、復雜性問題,并對CMM家族標準進行統一。CMMI將軟件CMM2.0版草案C(SW-CMM)、EIA過渡標準731(SE-CMM)及IPD-CMM集成為一體,同時,還與ISO15504相兼容。從內容組織上看,CMMI更適合有志于改進過程的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定制改進方案。SEI在2011年3月發布CMMI 1.3版本,為當前使用的版本。
CMMI模型由一系列的PA(過程域)組成,這些PA構成了集成能力模型的核心,為企業提供了軟件工程、系統工程、集成產品及過程開發方面的過程改進框架和指南。在CMMI中,軟件組織可以按照兩中模型改進自己的軟件開發過程——連續的和階段性的模型。
據SEI統計,通過CMMI認證并切實實施CMMI管理模式的軟件公司對項目的估計與控制能力約提升40%到50%;生產率提高10%到20%,軟件產品出錯率下降超過1/3。
聯系人:周老師 聯系電話: 18980962772